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加快构建“双循环”、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将成为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中长期发展的主线。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也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作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实体经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国内期货市场综合实力,实现“双循环”形势下对大宗商品全球流通的深度参与,合理、科学地部署境外战略资源,健全境内外联动的国际期货交易、交割体系已成为关键。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的重要主体,近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及所属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诸多尝试与前期工作,包括注册境外办事处、挂牌国际期货交易品种(如原油、20号橡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等举措。在引入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交易的同时,也稳步推动期货及其辅助业务“走出去”,其中设立境外交割仓库就是市场国际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将为新形势下进一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探索推进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奠定有力基础。
本课题从境外设库着手,通过挖掘、剖析全球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数据,对比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海外期货交易所如何设立全球交割网点、制定交割流程与规则、建立交割仓库监管体系。通过专家讨论、客户访谈、业务调研、海外问卷、行业闭门会等形式,就境外交割的相关环节开展了实证分析。有鉴于此,本课题以借鉴境外期货交易所在各个环节的实际运营与管理经验为基础,同时结合中国期货市场自身优势与特色,根据跨境交割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形成可复制的国内交易所有色金属品种境外交割仓库设置的思路建议,并为交易所向相关主管机构争取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持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期货市场;国际化;境外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