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正文

2020年全球衍生品市场回顾

发布日期:2021-09-30

       摘要:据期货业协会(FIA)统计,2020年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成交量为467.67亿手,同比增加35.59%,成交规模大幅增长。从标的资产种类看,金融类和商品类衍生品交易规模均同比增长,增幅分别为36.34%和32.74%,市场份额分别占79.50%和20.50%。从地区看,亚太与北美地区市场份额合计超过70%,全球各地区场内衍生品成交规模均呈增长趋势。从具体国家或地区看,中国大陆地区是全球第四大场内衍生品交易地区,成交61.53亿手,同比增加55.29%。
       近十年,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成交量上升,增幅达108.61%,其中,商品类增幅接近金融类2.4倍,分别为221.09%和91.33%;期货类增幅是期权类1.4倍,分别为126.11%和90.83%。近十年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成交量增幅低于上一个十年的水平,增幅分别为108.61%和649.93%。其中,金融类增幅下降幅度大于商品类,金融类增幅由666.36%降至91.33%,商品类增幅由558.10%降至221.09%;期货和期权类增幅下降幅度相当,期货类增幅由682.23%降至126.11%,期权类增幅由619.74%降至90.83%。近二十年,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成交量占比分布稳中有变。其中,金融类占比由2000年的84.83%升至2003年的92.18%,再逐步降至2016年的72.44%,随后回升至2020年的79.50%;而商品类在上述年份的占比分别为15.17%、7.82%、27.56%和20.50%;2000-2011年,期权类占比总体高于期货类,但呈现先上升(2000-2003年)后下降(2004-2011年)的趋势;2012-2020年,期货类占比超越了期权类,并呈现先上升(2012-2016年)后下降(2017-2020年)的趋势。
       按场内衍生品成交手数计算,2020年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所为印度国民证券交易所(NSE)、巴西圣保罗证券期货交易所(B3)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集团),中国大陆地区4家期货交易所的排名在7-27名之间。若统计场内商品衍生品的成交手数,2020年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所为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商所)。按场内商品衍生品年末持仓手数计算,2020年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所为洲际交易所(ICE)、CME集团和大商所,郑商所和上期所位居第4、5位。尽管中国大陆地区自       2009年以来始终是全球最大的场内商品衍生品交易市场,但从产品结构以及绝对量上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报告主要引用FIA数据,以场内衍生品成交(持仓)手数为单位进行统计和排名,但由于各交易所同品种对应的产品计量单位不同,因此相关结论未必能准确反映市场规模和排名情况,建议我国相关协会组织以市场国际化为契机统计和发布全球场内衍生品成交(持仓)金额等数据信息。

 

       关键词:期货业协会;成交量排名;中美商品市场对比